中国全科医学 ›› 2016, Vol. 19 ›› Issue (24): 2971-2974.DOI: 10.3969/j.issn.1007-9572.2016.24.021
李丽娜,段亚妮,吕少博,杜君,刘桂玲,张郢,罗红格,赵阳,崔向军
摘要: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60个月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状况,并探讨其影响因素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,于2013年8-10月,在唐山地区选取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灾志愿者200例,均在地震后3个月接受过替代性创伤问卷(VTS)简易应对方式问卷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,并与其地震后60个月的数据进行比较。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;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。结果 地震后60个月4例(2.0%)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总分超过理论中值。200例救灾志愿者地震后60个月情绪反应、认知反应、生理反应得分及VTS总分低于地震后3个月,行为反应得分高于地震后3个月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积极应对、消极应对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于地震后3个月,主观支持、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地震后3个月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VTS总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(P<0.05),而与主观支持、客观支持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呈负相关(P<0.05)。消极应对是地震后60个月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(Y=108.758-1.080×消极应对得分,P<0.05)。结论 救灾志愿者在地震后60个月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创伤,但与地震后3个月相比,替代性创伤程度降低。同时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次数越少,产生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。